1、课题的提出
国内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习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学生需要吸收相当数目的语言材料和经过适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肯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常识的积累和用,它还包含对所学语言常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常识的全方位知道和学会。因此,英语教学需要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加大听、说、读、写的基本练习,学会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水平。阅读是国内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要紧渠道。因而提升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要紧方法。
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93年秋正式开班。因为种种缘由,开办之初英语教学情况堪忧。95年中考综合指示W值在全市排名十九(全市共21所中学),学校在思索,教师在深思。为此,学校提出"向教改要水平,向教改要效益"的口号。基于这种认识,学校英语教研组响应市、县两级教研部门主张,积极加入了"初中英语阅读实验"教学研究行列,于96年3月开始了阅读教学第一轮实验。
2、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假设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正确的阅读办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进步,大面积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二)理论背景
1、语言学研究成就
语言学研究结果证明:①人类有学习语言的能力;②人类学习语言有肯定规律可循,并且根据肯定阶段进步成熟;③人类学习语言有以下几条规律性原则:第一是量变质变原则;第二是内因与外因的原则;第三是个别差异原则;第四是认知与情感机制渗透的原则。总之,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很多的实践,需要多方面的练习。
2、"情感"学说
情感可以激起热情,而没热情总是很难产生兴趣和动力。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H.H.Stern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有哪些用途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要紧,甚至更要紧些。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情感的投入,学生的好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很难开启。
3、教育心理学理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言语运动在阅读中占有要紧的地位,即便在默读时,也总是随着着言语运动器官的潜在发音动作。因此,阅读是与言语运动器官的发音动作相互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发音动作;其次,通过剖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为顺利地进行这种剖析综合活动,需要学生事先拥有肯定条件:①有肯定词语与语法技能;②有相应生活经验与专业常识;③联系课文知道来龙去脉;④知道作品背景、中心思想。
3、实验办法
(一)实验周期
第一轮:初中二年级下至初中三年级上止,周期一年。
第二轮:初中二年级下至初中三年级下止,周期一年半。
(二)实验对象
1.第一轮实验:九四级4个平行班,初中二年级(3)、初中二年级(4)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比班,实验时间从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历时一年。
2.第二轮实验:九五级7个平行班,初中二年级(6)、初中二年级(1)、初中二年级(4)为实验班,其它班为对比班。时间:1997年3月——1998年7月,历时一年半。
(三)实验变量
自变量:科学的外语阅读教学
因变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综合提升
有关变量:教师、学生、教学条件
班级学生均由招生范围正常入学,正常编班,均为平行班,实验中班级学生不随便增减,维持人数稳定。教师配备未作任何挑选,其工作量不变,教程均使用JEFC教程及配套材料,未做任何增减。
(四)实验目的
1.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办法,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办法。
2.正确借助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更多地知道外国文化,扩大常识面。
3.有机渗透德育原因,对学生进行情感、理想、前途教育。
4.全方位培养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五)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据,运用功能法教学原理,遵循教育规律,保证该实验顺利拓展。
2.主体性原则
在学习日常,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序性原则
依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按部就班,不急功近利,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层递性。
4.愉悦性原则
在实验中创设活动情景,以趣激学,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领会成功的愉快感,乐学、勤学、会学。
5.自主性原则
本实验除教程中阅读材料以外,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即自我阅读、自我理解、自我评价、自我质疑,以提升自我阅读量。
(六)实验的基本手段和推行过程
我校英语阅读教学实验已进行了两个轮次。回顾近三年的实验经历,大家历程了依据目的探索起步阶段——稳妥推进实验阶段——吐故纳新形成特征总结阶段。
1.根据市、县两级阅读教学推行策略,强化了对该项实验的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课题推行小组。按实验的原则确定了每一个轮次的实验班和对比班。
2.依据实验策略拟定了两个轮次实验操作策略和实验管理规范、实验教师目的管理考评策略与实验教师讲课评价标准。
3.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切实有效地进行了8个专项研究,以期专项突破,整体优化。
(1)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
(2)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
(3)英语阅读教学与预防分化
(4)英语限时阅读的办法指导及练习
(5)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6)英语阅读活动课探索
(7)英语阅读测试的探索与实践
(8)英语阅读捕捉文章中心的一般办法
4、实验成效的基本估价
1.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不断探索,大胆改革,初步形成了"导入激趣、情植环境、读中求知、练中强化"的教学思路。
2.改变了传统的整体教学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了颇具特点的"快四"、"慢三"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三主"教学原则,教学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
"快四"即:①教师导入新课快。传统的整体教学,教师总要花5~10分钟时间对要阅读的材料进行整体概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一些看法或中心大意不是通过自己阅读考虑获得的,而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是被动同意的,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验中,大家或创设情境,或借助插图,或通过对话,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飞速导入新课;②学生浏览全文快。为了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教师对每一篇要阅读的文章,都限定肯定的时间,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全文,然后回答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见生词,但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他们查字典,他们只得依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不只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依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也提升了;③回答问题快。在学生迅速扫读完阅读材料后老师常给出一些"Yes/No"问题,需要学生迅速回答,以加深对所读文章的印象和理解。这类问题都浅显易答。因此,大家常把这类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同学,以增进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阅读的兴趣;④复述文章快。在学生精读和老师精讲之后,大家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复述文章大意,以此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分层需要,分段学会,鼓励他们每人开口。
"慢三"即:①学生精读文章速度稍慢。需要学生依据文章后的不同需要或题目携带问题去仔细阅读文章。通过阅读要让学生了解who,when,what,why,how等问题,这是文章的重难题所在;②老师精讲步伐稍慢。对于学生的疑难题、易混淆的要点教师应向学生交待了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不要急功近利。文章中出现的新常识要教会给学生,不要一带而过。